来源:雪球App,作者: 个人买方研报,(https://xueqiu.com/7049312463/331455504)
苹果核心零部件及生产商分析(2025年) 一、核心零部件分类及主要供应商
处理器芯片
A系列/M系列芯片:台积电(TSMC)独家代工,采用3nm制程工艺,占iPhone BOM成本约12%。 基带芯片:高通(Qualcomm)供应X80调制解调器,但因美国出口管制,中国厂商暂未进入供应链。
光学模组
摄像头传感器:索尼(Sony)主导,iPhone 17 Pro Max主摄采用1英寸IMX989传感器。 镜头模组:大立光(Largan Precision)供应超广角镜头,舜宇光学(Sunny Optical)切入低端机型供应链。
显示屏
OLED面板:三星显示(Samsung Display)供应Pro系列,京东方(BOE)通过苹果认证但份额不足15%。 Mini-LED背光模组:LG Innotek独家供应iPad Pro,中国厂商天马微电子仍处验证阶段。
精密结构件
金属中框:鸿海(富士康)与蓝思科技(Lens Technology)分食订单,印度塔塔集团尝试切入但良品率仅65%。 玻璃盖板:康宁(Corning)提供超瓷晶玻璃,伯恩光学(Biel Crystal)承接Watch Ultra订单。 二、地缘政治对供应链的影响
美国政策限制
特朗普政府要求苹果“减少对华依赖”,涉及5G射频器件、AI芯片等敏感零部件,中国供应商立讯精密、歌尔股份被排除在高端机型供应链外。 关税豁免仅覆盖医疗设备部件、基础电子元件等低技术含量产品,核心零部件仍受125%高税率限制。
中国厂商的替代路径
技术突围:闻泰科技通过收购欧菲光资产,为iPad提供入门级摄像头模组,但毛利率不足8%。 产能转移:比亚迪电子将Lightning数据线产能迁至越南,利用当地关税优惠向美国出口。 三、供应链重构趋势
区域化分工深化:
高端零部件(芯片、传感器)由美日韩主导,中低端模组(结构件、组装)向东南亚转移。 中国本土厂商聚焦非敏感领域(如TWS耳机充电仓、智能家居配件),但面临印度Dixon Technologies等竞争对手挤压。
成本与效率博弈:
越南/印度工厂人力成本较中国低20%,但生产效率低30%-40%,且关键部件(如连接器、PCB)仍需从中国进口。 结论
苹果核心零部件供应链呈现“高端封锁、中低端分流”格局:
技术壁垒领域(芯片、高端光学)仍由美日韩企业主导,中国厂商短期内难以突破; 劳动密集型环节(组装、结构件)加速向印度、越南转移,但中国本土二线厂商可通过技术降级(如简化工艺)承接边缘化订单; 政策风险成为最大变量,若美国持续扩大对华技术封锁,中国果链企业可能被迫向新能源汽车、AI硬件等赛道转型。